在高級製錶業界,橋板、夾板、機板及齒輪等腕錶機芯的不同組件均以手工精心修飾或賦予獨特表面處理,流露一絲奢華氣息。雖然裝飾性的拋光僅為提升美感,但鍍金卻可提升作品的使用年限與功能。
IWC萬國錶不僅是顯示時間的精密儀器,更是為全球男性手腕增加亮點的理想珠寶精品。任何奢華機械腕錶的聚焦當屬錶盤是無疑的,但真正的鑑賞家卻能欣賞隱藏其中的臻至之美。IWC萬國錶機
芯專案經理Christian Satzke解釋道:「機板、橋板及夾板等機芯等不同組件均精心裝飾或加以處理,這些裝飾搭配萬年曆或陀飛輪等複雜功能,令其成為高級製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沙夫豪森IWC萬國錶的眾多時計中,部分裝飾元素可透過錶殼的玻璃底蓋細意欣賞。
沙夫豪森秉持裝飾傳統
法文「Finissage」(後處理)一詞涵蓋眾多加工技術,其部分技巧更已有數百年歷史,當中包括不同類型的打磨、拋光或雕刻,以及雕鏤或機器刻花等傳統雕刻技術。電鍍也是廣泛使用的技術。Satzke補充道:「雖然裝飾性的拋光僅為提升美感,但我們亦使用鍍金以提升相關組件的使用年限與功能。」
IWC萬國錶的機芯裝飾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至最早期的「瓊斯機芯」,即使該機芯深藏於成品懷錶之中,但品牌依然精心打磨、拋光並加以雕刻。裝飾工藝在石英危機高峰時再次復興,當時沙夫豪森IWC萬國錶將目光投向高級製錶領域。自此,除了精益求精的技術革新外,優質機芯的視覺美學也日益重要。
拋光與鐫刻裝飾,成就非凡視覺效果
最常見的裝飾就是不同類型的打磨。Satzke解釋道:「我們採用打磨或拋光技術,為橋板、夾板或機板添加飾紋。」最為常見的裝飾便是日內瓦條紋(Côtes de Genève),其展現一系列的平行線條。其他常見的設計包括以密集圓圈組合而成的「珠形紋飾」,或是由中央散射圓形線條的陽光放射狀飾紋。一般而言,同一腕錶機芯上會同時採用不同類型的打磨方式。以葡萄牙系列萬年曆腕錶的52610型機芯為例,日曆平台及機芯機板均採用珠形紋飾,而發條盒橋板則圓形打磨的日內瓦條紋。
藝術鐫刻是另一重要的裝飾元素。除了「International Watch Co.」文字商標外,此款品牌自製機芯也鐫刻了機芯編號、寶石數量及最高動力儲備等其他細節。沙夫豪森IWC萬國錶的精美手工鐫刻工藝與Wolfgang Siegwart密不可分,他是1990年代間IWC萬國錶的首席雕刻師。他憑藉其雕刻刀與鐫刻風格,為每一枚超卓複雜型腕錶留下個人印記,確保每一枚腕錶均能盡顯獨特風格。限量20枚的達文西陀飛輪四季腕錶同樣令人難忘,Siegwart在其錶盤上精心鐫刻了四個精緻人像。
纖薄鍍層更添實用
儘管裝飾性拋光及鐫刻主要展現美學效果,但電鍍也能為相關組件提升實用品質。將精鋼或黃銅製成的組件置於電鍍槽中,即可覆上極為纖薄的貴金屬鍍層。Satzke表示:「例如,為齒輪鍍金可減少摩擦,進而提升裝置的整體效率。」與此同時,這種修飾工藝也可提供有效的磨損及氧化保護。鍍金及鍍鎳均是IWC萬國錶自製機芯常見的特色。部分零件也會採用鍍銠方式。鍍銠(鉑系金屬的一分子)不僅可讓零件更為堅硬且防腐蝕,且能賦予迷人色彩。
IWC萬國錶自製機芯的不同組件均以手工精心裝飾
其他修飾工藝均同時具有美學與實用功效。以倒角打磨(Chamfering)為例,可將橋板和機板的粗糙邊緣打磨順滑。Satzke解釋這項工序的優點﹕「零件經過倒角打磨後,品質立即看似更佳。同時,這項工序也能去除細微的金屬薄片,這些薄片斷裂後會與潤滑油凝結成塊。」拋光工序同樣如此:經過壓力拋光的樞軸更為美觀,同時也能減低樞軸與軸承間的摩擦。
隨著全新葡萄牙腕錶系列的面世,IWC萬國錶在其修飾工藝中再次推出「藍鋼」工藝。這項工藝將精鋼螺絲加熱至攝氏290度,一段時間後再讓其冷卻。這道退火程序不但令精鋼更堅硬耐用,更能讓螺絲展現華美深邃的藍色色調。例如,52610型機芯就使用藍鋼螺絲以固定橋板與純金擺陀。
鏤空工藝盡顯腕錶核心之美
最後,就是極為罕見的修飾工藝——「鏤空」。這項工藝會切除機板、橋板及夾板上非必要的材質,締造矚目迷人效果。機芯不同零件間鮮見的完美互動,在此清晰呈獻。然而,若要打造一枚鏤空腕錶,過程極為複雜困難。因此,這也可能是不少製錶學徒在最終考試中選擇此工藝為實作項目的原因﹕打造屬於自己的「精品傑作」。沙夫豪森IWC萬國錶甚少推出鏤空腕錶:僅IWC葡萄牙系列三問鏤空腕錶(型號 5241)及葡萄牙系列陀飛輪鏤空腕錶(型號 5043)推出透明鏤空款式。
在所採用的不同裝飾與修飾類型中,部分極為複雜精妙,將本已為極高標準的高級製錶工藝推至另一高峰。即使在佩戴者無法看到的零件上,如52型機芯的萬年曆日曆平台,IWC萬國錶均精心裝飾、毫無怠慢。Satzke總結道:「對我而言,這些技術完美展現IWC萬國錶在高級製錶藝術領域所追求的極致高峰。」